建設內容及規模
現占地面積約20畝
項目簡介
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中久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前公示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有關規定,經審查,我局擬對《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中久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審批的嚴肅性、公正性及公眾知情權,現將該項目環評文件基本情況及報告全文予以公示(詳見附件)。公示期為公示發布后五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于公示期內將書面意見反饋至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科(行政審批服務科)。
聯系電話:0564-5158106地址:六安市佛子嶺中路市政務服務管理局二樓工程建設項目綜合窗口施工許可(環保業務)窗口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一、項目名稱: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中久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
二、建設單位: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
三、建設地點:六安市金安經濟開發區北部組團振興路西側、豐樂大道南側
四、環評單位:安徽綠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五、項目基本情況
(一)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現有工程概況
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位于六安市金安經濟開發區振興路西側、豐樂大道南側,現占地面積約20畝。市局于2015年5月19日以六環評[2015]62號文批復其建設廢礦物油綜合利用生產線一條,采用“預處理+蒸餾切割+白土精制+調和”工藝,年再生利用廢礦物油30000噸。2017年7月經安徽省環保廳批準,中久公司首次獲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341502001),核發經營危險廢物類別:收集、貯存、利用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30000噸/年,2019年8月14日,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換發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341502001),有效期3年(2019.8.17~2022.8.16)。2018年3月22日企業對項目的廢水、廢氣污染防治設施進行了環保竣工自主驗收,2018年7月3日,市局以六環驗函[2018]6號文對項目固廢、噪聲污染防治設施進行了環保竣工驗收。目前企業已滿負荷運行。
(二)中久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
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擬利用現有廠區及廠區北側空地實施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技改項目于2018年11月9日經金安區發展改革委備案,后建設單位調整建設內容,于2020年7月重新備案,技改主要內容包括:(1)改造現有廢礦物油綜合利用生產線,增加末端基礎油精制工藝,廢礦物油處理能力由現有3萬噸每年增加到6萬噸每年,生產工藝由“預處理+蒸餾切割+調和”工藝改造為“預處理+蒸餾切割+溶劑精制+調和”工藝;(2)新建油泥再生生產線1條,年處理廢油泥3萬噸,生產工藝采用“油泥預熱→干燥→干餾→熱解→高溫氣化→蒸汽冷凝及油水分離→尾渣輸送”;(3)新建廢容器包裝桶(壺)、廢機油濾芯清洗生產線1條,年收集清洗廢容器包裝桶20萬只,約合0.36萬噸,年收集清洗廢包裝容器和廢濾芯共3萬噸。廢包裝桶/廢包裝容器處理工藝:“廢包裝桶/廢包裝容器分揀→吸殘→高壓清洗→內外清洗→鐵通整形→吹干→檢漏”,廢機油濾芯處理工藝:“廢機油濾芯拆解→高壓清洗→粉碎濾芯→壓油→打包”;(4)新建廢乳化液綜合利用處理裝置1套,年處理廢乳化液1萬噸,處理工藝:“廢乳化液→紗網過濾→水洗→慮水袋過濾→薄膜蒸發→混合”。
六、產業政策符合性
1.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的相符性分析
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本項目屬于鼓勵類第四十三條“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第15款“‘三廢’綜合利用及治理技術、裝備和工程”,符合產業政策。
2.與《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相符性分析
《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規定:已建廢礦物油綜合利用單個建設項目的廢礦物油年處置能力不得低于1萬噸(已審批的地方危廢中心除外)。新建、改技企業單個建設項目年處置能力不得低于3萬噸;鼓勵對廢礦物油進行集中處置和利用,形成規模效應,提高污染控制水平,對達不到年處置能力規模要求的廢礦物油綜合利用企業,引導其合并、轉產。
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現有工程年處理廢礦物油3萬噸,技改項目建成后達到年處理廢礦物油6萬噸,符合要求。2018年,原安徽省環保廳、安徽省經信委發布《安徽省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企業專項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皖環函[2018]526號),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屬于符合要求、允許再生利用的企業之一。
七、選址規劃相符性
(一)本項目位于六安市金安經濟開發區北部組團振興路西側、豐樂大道南側,根據《六安市金安經濟開發區(2016-2030)》(2018年開始修編)土地利用規劃圖,該地塊為規劃的工業用地,項目選址已取得六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局頒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地自第341501202000019)。
(二)省環保廳《貫徹落實〈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關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實施意見〉工作方案》要求全省范圍內長江、淮河等流域全面執行“著力構筑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線”要求:“(1)沿江1公里范圍嚴禁新建項目,沿江5公里范圍嚴控新建化工項目,沿江15公里范圍嚴把各類項目準入門檻”。
2019年10月29日中久公司自行委托的測繪機構合肥昇達工程測繪有限公司出具的測繪報告數據表明,項目擴建區域邊界距離西側淠河河堤距離約1007m,距離河道距離約1198m,城北鄉組織人員現場核查、確認,金安區政府進行了蓋章確認。
八、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期廢水處理措施:施工期備料生產廢水、施工機械沖洗廢水經臨時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水泥砂漿拌料及場地內防塵灑水,不外排;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臨時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周邊綠化,不外排。
2、施工期揚塵污染防治措施:按照《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預拌混凝土生產揚塵污染防治標準(試行)》的相關要求,落實現場施工揚塵防治“七個百分百”:①現場封閉管理百分之百,現場設置連續硬質圍擋;②場區道路硬化百分之百,主要通道、進出道路及材料加工區地面進行硬化處理;③渣土物料蓬蓋百分之百,現場裸露的場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等易產生揚塵的場所進行篷蓋;④灑水清掃保潔百分之百,施工現場設專人負責衛生保潔,每天進行二次灑水降塵,遇到干旱和大風天氣時,增加灑水降塵次數,確保無浮土揚塵;⑤物料密閉運輸百分之百,易產生揚塵的建筑材料、渣土采取密閉運輸;⑥出入車輛清洗百分之百,施工現場出入口處設置自動車輛沖洗裝置和沉淀池,運輸車輛底盤和車輪沖洗干凈后方可駛離施工現場;⑦遠程監控安裝百分百,施工現場工地主出入口和揚塵重點監控區域安裝揚塵監測與超標報警系統,包含建筑環境監測PM10、PM2.5監測、氣象環境信息采集等。
3、聲環境污染防治措施: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并加強日常維護;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對高噪聲設備加裝減震、降噪裝置等措施減緩噪聲對環境的影響,噪聲符合《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中相關規定。
4、固廢污染防治措施:施工過程中包裝材料、邊角料等廢物回收利用;開挖土方用于構筑物、廠區道路回填以及廠區綠化覆土,施工過程合理銜接,盡量避免土方堆置;生活垃圾設置臨時收集點,委托環衛部門統一外運處置。建設單位當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報金安區環境衛生主管部門備案。
(二)營運期環境保護措施
1.廢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據工程分析,本項目廢水主要有原料罐切水、廢礦物油綜合利用生產線含油廢水、油泥綜合利用生產線含油廢水、廢容器清洗廢水、水封罐廢水、乳化液綜合利用冷凝廢水、地面沖洗廢水及生活污水等,項目廢水產生量合計約253.38m3/d,其中回用138.3m3/d、外排115.08m3/d。項目新建污水處理站1座,處理能力120m3/d,采用“格柵+隔油+調節池+破乳氣浮+芬頓+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生產廢水經自建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中三級標準后進入城北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生活污水經廠區現有隔油池、化糞池預處理后同生產廢水一同進入廠區污水處理站處理。
2.廢氣污染防治措施
焚燒煙氣:(1)廢油再生產生的不凝氣、南北兩側儲罐區產生的大小呼吸廢氣送入廢潤滑油生產線2臺熱風爐(配套低氮燃燒器)燃燒處理后,進入油泥生產線3臺油泥加熱爐焚燒處理(爐膛溫度850℃-1100℃);(2)廢油泥處置產生的不凝氣、廢乳化液生產線產生的不凝氣送入油泥生產線3臺油泥加熱爐焚燒處理;(3)加熱爐、導熱油爐、蒸汽鍋爐煙氣送入油泥生產線3臺油泥加熱爐焚燒處理。
油泥生產線3臺油泥加熱爐產生的焚燒煙氣經“急冷塔+堿液噴淋塔+除霧器+活性炭吸附”工藝處理后,滿足《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綜合治理方案》中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后通過20m高排氣筒(DA01)排放。
危廢庫、油泥池、廢包裝桶再生利用車間產生的有機廢氣:危廢庫、油泥池和車間密閉設計,有機廢氣負壓收集后,采用1套兩級活性炭纖維吸附裝置處理,滿足上海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1/933-2015)表2中要求后,通過一根15m高排氣筒排放(DA02)。
5#、6#調和車間有機廢氣:調和車間在設備攪拌、灌裝過程中會產生有機廢氣,擬在所有調和罐及灌裝線加裝集氣罩,有機廢氣經收集后采用1套兩級活性炭纖維吸附裝置處理,滿足上海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1/933-2015)表2中要求后,通過一根15m高排氣筒排放(DA03)
污水處理站惡臭氣體:格柵池、調節池、混凝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等產臭構筑物密閉設計,惡臭氣體經負壓收集后經1套“噴淋吸收+UV光氧催化”裝置處理,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二級標準要求后通過一根15m高煙囪排放(DA04)。
3.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項目高噪聲設備主要為風機、空壓機、打包機、破碎機、拆解機、水泵等,主要噪聲治理措施包括:優化廠區平面布局,將高噪聲設備盡量布置在遠離廠界處,對高噪聲設備采取基礎減震、安裝消聲措施;根據預測,項目廠界晝、夜間噪聲排放能夠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區標準要求。
4.固體廢物治理措施:固體廢物主要是干餾灰渣(12000t/a)、廢金屬片(3000t/a)、廢塑料片(2000t/a)、污水處理站污泥(21.6t/a)、含油殘渣(40t/a)、廢導熱油(45t/2a)、含油廢殘液(44.1t/a)、漆渣(5.2t/a)、廢含油標簽(0.4t/a)、廢活性炭(122.24t/a)、污水處理站物化含油污泥(5t/a)、沾油廢勞保用品(0.5)及生活垃圾(7.5t/a)。其中廢導熱油進入廢潤滑油再生生產線;含油殘渣、污水處理站物化含油污泥、含油廢殘液進入油泥生產線再利用;廢含油標簽、廢活性炭、漆渣屬于危險廢物,規范暫存于危險廢物暫存庫(500m2),委托有處置資質的單位處置;沾油廢勞保用品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委托環衛部門處置。金屬片、塑料片暫存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暫存間,外售物資回收公司。
污水處理站污泥、干餾灰渣進行危險特性鑒別,鑒別前作為危險廢物管理。鑒別結果如為危險廢物,則委托具有危廢處理處置資質單位進行處置;如為一般固廢,用作建材基質(有機質小于40%)。
5.地下水防治措施:按照分區防滲原則,對廢礦物油再生利用車間、廢油泥再生利用車間、廢乳化液再生利用車間、廢包裝容器再生利用車間、5#、6#調和車間、事故應急池、初期雨水收集池、危險廢物暫存庫、儲罐區等區域進行重點防滲處理;其他區域進行一般防滲處理。本項目在廠區上下游、廠區內部共建5個監測井(含現有1座),每半年監測一次,監測因子為:pH、溶解性總固體、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氯化物、石油類、甲苯等。
九、環境防護距離
根據環評文件預測,綜合考慮建設項目排放污染物的規律和特點,項目以廠界為邊界設定200m環境防護距離。根據現場調查,環境防護距離范圍內無環境敏感點。同時環評要求項目環境防護距離范圍內不得規劃建設學校、醫院、居住區等大氣環境保護目標項目。
十、環境風險
本工程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主要包括廢潤滑油及各類成品油引發的火災、污水處理站設備故障導致事故廢水排放至外環境、廢氣防治設施故障導致廢氣超標排放等。
1.要求企業按照規定編制完善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對項目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并嚴格執行環境風險管理;
2.企業應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其修改單要求,加強對廢潤滑油、廢乳化液、廢油泥、含油(油漆)廢容器的管理。
3.企業應設置三級防控措施,設置一座容積1022m3的事故應急池,同時設置730m3初期雨水收集池1座,事故發生時污水進入事故應急池,待污水處理站正常運行后事故應急池內的廢水返回污水處理站處理,確保處理達標排放。
十一、總量控制指標
項目建成后大氣污染物排放:顆粒物為0.73t/a、SO20.16t/a、NOx3.12t/a、VOCs為6.44t/a,根據倍量替代要求,市局核定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顆粒物為1.46t/a、SO20.32t/a、NOx6.24t/a、VOCs12.88t/a,。
十二、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
項目建成運行后,配備專職環境保護管理人員負責全廠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企業按照《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導則》和《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廢棄資源加工工業》(HJ1034-2019)規定制定日常監測方案,對廢氣、噪聲、地下水中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其中排氣筒顆粒物、氮氧化物、SO2、林格曼黑度、VOCs每季度監測1次,二噁英每年監測1次,污水總排口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石油類、硫化物每月監測1次;廠界噪聲每半年監測監測1次;焚燒爐煙氣在線監測系統監測因子包括煙塵、SO2、流量、壓力、溫度。
十三、環評總體結論
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中久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符合國家及地方產業政策要求;選址位于金安經濟開發區,依托現有工程進行技改。技改項目不在六安市生態紅線保護區范圍內,選址合理,符合六安市規劃要求;項目總體工藝及設備符合國家政策及環保要求;項目擬采取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技術和經濟可行,可確保項目的各類污染物均做到穩定達標排放,不會降低評價區域大氣、地表水和聲環境質量原有功能級別,并能滿足總量控制要求;項目采取風險防范及應急措施后,環境風險可防可控。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提出的反對意見;采取相應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后,
在建設單位全面加強監督管理、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并認真落實本報告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同時做好環境風險應急工作的前提下,從環境影響的角度分析,本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有關規定,經審查,我局擬對《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中久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審批的嚴肅性、公正性及公眾知情權,現將該項目環評文件基本情況及報告全文予以公示(詳見附件)。公示期為公示發布后五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于公示期內將書面意見反饋至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科(行政審批服務科)。
聯系電話:0564-5158106地址:六安市佛子嶺中路市政務服務管理局二樓工程建設項目綜合窗口施工許可(環保業務)窗口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一、項目名稱: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中久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
二、建設單位: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
三、建設地點:六安市金安經濟開發區北部組團振興路西側、豐樂大道南側
四、環評單位:安徽綠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五、項目基本情況
(一)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現有工程概況
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位于六安市金安經濟開發區振興路西側、豐樂大道南側,現占地面積約20畝。市局于2015年5月19日以六環評[2015]62號文批復其建設廢礦物油綜合利用生產線一條,采用“預處理+蒸餾切割+白土精制+調和”工藝,年再生利用廢礦物油30000噸。2017年7月經安徽省環保廳批準,中久公司首次獲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341502001),核發經營危險廢物類別:收集、貯存、利用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30000噸/年,2019年8月14日,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換發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341502001),有效期3年(2019.8.17~2022.8.16)。2018年3月22日企業對項目的廢水、廢氣污染防治設施進行了環保竣工自主驗收,2018年7月3日,市局以六環驗函[2018]6號文對項目固廢、噪聲污染防治設施進行了環保竣工驗收。目前企業已滿負荷運行。
(二)中久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
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擬利用現有廠區及廠區北側空地實施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技改項目于2018年11月9日經金安區發展改革委備案,后建設單位調整建設內容,于2020年7月重新備案,技改主要內容包括:(1)改造現有廢礦物油綜合利用生產線,增加末端基礎油精制工藝,廢礦物油處理能力由現有3萬噸每年增加到6萬噸每年,生產工藝由“預處理+蒸餾切割+調和”工藝改造為“預處理+蒸餾切割+溶劑精制+調和”工藝;(2)新建油泥再生生產線1條,年處理廢油泥3萬噸,生產工藝采用“油泥預熱→干燥→干餾→熱解→高溫氣化→蒸汽冷凝及油水分離→尾渣輸送”;(3)新建廢容器包裝桶(壺)、廢機油濾芯清洗生產線1條,年收集清洗廢容器包裝桶20萬只,約合0.36萬噸,年收集清洗廢包裝容器和廢濾芯共3萬噸。廢包裝桶/廢包裝容器處理工藝:“廢包裝桶/廢包裝容器分揀→吸殘→高壓清洗→內外清洗→鐵通整形→吹干→檢漏”,廢機油濾芯處理工藝:“廢機油濾芯拆解→高壓清洗→粉碎濾芯→壓油→打包”;(4)新建廢乳化液綜合利用處理裝置1套,年處理廢乳化液1萬噸,處理工藝:“廢乳化液→紗網過濾→水洗→慮水袋過濾→薄膜蒸發→混合”。
六、產業政策符合性
1.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的相符性分析
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本項目屬于鼓勵類第四十三條“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第15款“‘三廢’綜合利用及治理技術、裝備和工程”,符合產業政策。
2.與《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相符性分析
《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規定:已建廢礦物油綜合利用單個建設項目的廢礦物油年處置能力不得低于1萬噸(已審批的地方危廢中心除外)。新建、改技企業單個建設項目年處置能力不得低于3萬噸;鼓勵對廢礦物油進行集中處置和利用,形成規模效應,提高污染控制水平,對達不到年處置能力規模要求的廢礦物油綜合利用企業,引導其合并、轉產。
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現有工程年處理廢礦物油3萬噸,技改項目建成后達到年處理廢礦物油6萬噸,符合要求。2018年,原安徽省環保廳、安徽省經信委發布《安徽省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企業專項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皖環函[2018]526號),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屬于符合要求、允許再生利用的企業之一。
七、選址規劃相符性
(一)本項目位于六安市金安經濟開發區北部組團振興路西側、豐樂大道南側,根據《六安市金安經濟開發區(2016-2030)》(2018年開始修編)土地利用規劃圖,該地塊為規劃的工業用地,項目選址已取得六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局頒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地自第341501202000019)。
(二)省環保廳《貫徹落實〈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關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實施意見〉工作方案》要求全省范圍內長江、淮河等流域全面執行“著力構筑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線”要求:“(1)沿江1公里范圍嚴禁新建項目,沿江5公里范圍嚴控新建化工項目,沿江15公里范圍嚴把各類項目準入門檻”。
2019年10月29日中久公司自行委托的測繪機構合肥昇達工程測繪有限公司出具的測繪報告數據表明,項目擴建區域邊界距離西側淠河河堤距離約1007m,距離河道距離約1198m,城北鄉組織人員現場核查、確認,金安區政府進行了蓋章確認。
八、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期廢水處理措施:施工期備料生產廢水、施工機械沖洗廢水經臨時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水泥砂漿拌料及場地內防塵灑水,不外排;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臨時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周邊綠化,不外排。
2、施工期揚塵污染防治措施:按照《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預拌混凝土生產揚塵污染防治標準(試行)》的相關要求,落實現場施工揚塵防治“七個百分百”:①現場封閉管理百分之百,現場設置連續硬質圍擋;②場區道路硬化百分之百,主要通道、進出道路及材料加工區地面進行硬化處理;③渣土物料蓬蓋百分之百,現場裸露的場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等易產生揚塵的場所進行篷蓋;④灑水清掃保潔百分之百,施工現場設專人負責衛生保潔,每天進行二次灑水降塵,遇到干旱和大風天氣時,增加灑水降塵次數,確保無浮土揚塵;⑤物料密閉運輸百分之百,易產生揚塵的建筑材料、渣土采取密閉運輸;⑥出入車輛清洗百分之百,施工現場出入口處設置自動車輛沖洗裝置和沉淀池,運輸車輛底盤和車輪沖洗干凈后方可駛離施工現場;⑦遠程監控安裝百分百,施工現場工地主出入口和揚塵重點監控區域安裝揚塵監測與超標報警系統,包含建筑環境監測PM10、PM2.5監測、氣象環境信息采集等。
3、聲環境污染防治措施: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并加強日常維護;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對高噪聲設備加裝減震、降噪裝置等措施減緩噪聲對環境的影響,噪聲符合《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中相關規定。
4、固廢污染防治措施:施工過程中包裝材料、邊角料等廢物回收利用;開挖土方用于構筑物、廠區道路回填以及廠區綠化覆土,施工過程合理銜接,盡量避免土方堆置;生活垃圾設置臨時收集點,委托環衛部門統一外運處置。建設單位當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報金安區環境衛生主管部門備案。
(二)營運期環境保護措施
1.廢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據工程分析,本項目廢水主要有原料罐切水、廢礦物油綜合利用生產線含油廢水、油泥綜合利用生產線含油廢水、廢容器清洗廢水、水封罐廢水、乳化液綜合利用冷凝廢水、地面沖洗廢水及生活污水等,項目廢水產生量合計約253.38m3/d,其中回用138.3m3/d、外排115.08m3/d。項目新建污水處理站1座,處理能力120m3/d,采用“格柵+隔油+調節池+破乳氣浮+芬頓+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生產廢水經自建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中三級標準后進入城北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生活污水經廠區現有隔油池、化糞池預處理后同生產廢水一同進入廠區污水處理站處理。
2.廢氣污染防治措施
焚燒煙氣:(1)廢油再生產生的不凝氣、南北兩側儲罐區產生的大小呼吸廢氣送入廢潤滑油生產線2臺熱風爐(配套低氮燃燒器)燃燒處理后,進入油泥生產線3臺油泥加熱爐焚燒處理(爐膛溫度850℃-1100℃);(2)廢油泥處置產生的不凝氣、廢乳化液生產線產生的不凝氣送入油泥生產線3臺油泥加熱爐焚燒處理;(3)加熱爐、導熱油爐、蒸汽鍋爐煙氣送入油泥生產線3臺油泥加熱爐焚燒處理。
油泥生產線3臺油泥加熱爐產生的焚燒煙氣經“急冷塔+堿液噴淋塔+除霧器+活性炭吸附”工藝處理后,滿足《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綜合治理方案》中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后通過20m高排氣筒(DA01)排放。
危廢庫、油泥池、廢包裝桶再生利用車間產生的有機廢氣:危廢庫、油泥池和車間密閉設計,有機廢氣負壓收集后,采用1套兩級活性炭纖維吸附裝置處理,滿足上海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1/933-2015)表2中要求后,通過一根15m高排氣筒排放(DA02)。
5#、6#調和車間有機廢氣:調和車間在設備攪拌、灌裝過程中會產生有機廢氣,擬在所有調和罐及灌裝線加裝集氣罩,有機廢氣經收集后采用1套兩級活性炭纖維吸附裝置處理,滿足上海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1/933-2015)表2中要求后,通過一根15m高排氣筒排放(DA03)
污水處理站惡臭氣體:格柵池、調節池、混凝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等產臭構筑物密閉設計,惡臭氣體經負壓收集后經1套“噴淋吸收+UV光氧催化”裝置處理,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二級標準要求后通過一根15m高煙囪排放(DA04)。
3.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項目高噪聲設備主要為風機、空壓機、打包機、破碎機、拆解機、水泵等,主要噪聲治理措施包括:優化廠區平面布局,將高噪聲設備盡量布置在遠離廠界處,對高噪聲設備采取基礎減震、安裝消聲措施;根據預測,項目廠界晝、夜間噪聲排放能夠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區標準要求。
4.固體廢物治理措施:固體廢物主要是干餾灰渣(12000t/a)、廢金屬片(3000t/a)、廢塑料片(2000t/a)、污水處理站污泥(21.6t/a)、含油殘渣(40t/a)、廢導熱油(45t/2a)、含油廢殘液(44.1t/a)、漆渣(5.2t/a)、廢含油標簽(0.4t/a)、廢活性炭(122.24t/a)、污水處理站物化含油污泥(5t/a)、沾油廢勞保用品(0.5)及生活垃圾(7.5t/a)。其中廢導熱油進入廢潤滑油再生生產線;含油殘渣、污水處理站物化含油污泥、含油廢殘液進入油泥生產線再利用;廢含油標簽、廢活性炭、漆渣屬于危險廢物,規范暫存于危險廢物暫存庫(500m2),委托有處置資質的單位處置;沾油廢勞保用品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委托環衛部門處置。金屬片、塑料片暫存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暫存間,外售物資回收公司。
污水處理站污泥、干餾灰渣進行危險特性鑒別,鑒別前作為危險廢物管理。鑒別結果如為危險廢物,則委托具有危廢處理處置資質單位進行處置;如為一般固廢,用作建材基質(有機質小于40%)。
5.地下水防治措施:按照分區防滲原則,對廢礦物油再生利用車間、廢油泥再生利用車間、廢乳化液再生利用車間、廢包裝容器再生利用車間、5#、6#調和車間、事故應急池、初期雨水收集池、危險廢物暫存庫、儲罐區等區域進行重點防滲處理;其他區域進行一般防滲處理。本項目在廠區上下游、廠區內部共建5個監測井(含現有1座),每半年監測一次,監測因子為:pH、溶解性總固體、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氯化物、石油類、甲苯等。
九、環境防護距離
根據環評文件預測,綜合考慮建設項目排放污染物的規律和特點,項目以廠界為邊界設定200m環境防護距離。根據現場調查,環境防護距離范圍內無環境敏感點。同時環評要求項目環境防護距離范圍內不得規劃建設學校、醫院、居住區等大氣環境保護目標項目。
十、環境風險
本工程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主要包括廢潤滑油及各類成品油引發的火災、污水處理站設備故障導致事故廢水排放至外環境、廢氣防治設施故障導致廢氣超標排放等。
1.要求企業按照規定編制完善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對項目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并嚴格執行環境風險管理;
2.企業應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其修改單要求,加強對廢潤滑油、廢乳化液、廢油泥、含油(油漆)廢容器的管理。
3.企業應設置三級防控措施,設置一座容積1022m3的事故應急池,同時設置730m3初期雨水收集池1座,事故發生時污水進入事故應急池,待污水處理站正常運行后事故應急池內的廢水返回污水處理站處理,確保處理達標排放。
十一、總量控制指標
項目建成后大氣污染物排放:顆粒物為0.73t/a、SO20.16t/a、NOx3.12t/a、VOCs為6.44t/a,根據倍量替代要求,市局核定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顆粒物為1.46t/a、SO20.32t/a、NOx6.24t/a、VOCs12.88t/a,。
十二、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
項目建成運行后,配備專職環境保護管理人員負責全廠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企業按照《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導則》和《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廢棄資源加工工業》(HJ1034-2019)規定制定日常監測方案,對廢氣、噪聲、地下水中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其中排氣筒顆粒物、氮氧化物、SO2、林格曼黑度、VOCs每季度監測1次,二噁英每年監測1次,污水總排口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石油類、硫化物每月監測1次;廠界噪聲每半年監測監測1次;焚燒爐煙氣在線監測系統監測因子包括煙塵、SO2、流量、壓力、溫度。
十三、環評總體結論
安徽中久潤滑油有限公司中久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技改項目符合國家及地方產業政策要求;選址位于金安經濟開發區,依托現有工程進行技改。技改項目不在六安市生態紅線保護區范圍內,選址合理,符合六安市規劃要求;項目總體工藝及設備符合國家政策及環保要求;項目擬采取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技術和經濟可行,可確保項目的各類污染物均做到穩定達標排放,不會降低評價區域大氣、地表水和聲環境質量原有功能級別,并能滿足總量控制要求;項目采取風險防范及應急措施后,環境風險可防可控。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提出的反對意見;采取相應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后,
在建設單位全面加強監督管理、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并認真落實本報告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同時做好環境風險應急工作的前提下,從環境影響的角度分析,本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