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天裕 ,現就上猶縣出讓土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項目進行電子化公開招標,歡迎國內符合資格條件的投標人前來參加投標。
一、招標編號:GZTY2020-SY-G001
二、招標
本項目預計檢測數量為200畝,具體數量和地塊以實際情況為準。
一、總體要求:
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及治理修復文件是污染地塊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制土壤環境現狀調查、人體健康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工程設計,實施環境保護措施,進行環境監督的依據。編制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及治理修復文件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文件應全面概括地反映涉及的疑似污染地塊初步調查、詳細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治理修復、效果評估等工作,內容全面、重點突出、邏輯合理、形式規范,符合客觀、公正、科學的原則。
(二)文件文本應文字簡練、應用語規范、表述準確,并盡量采用表格、圖形、照片顯示,并單獨膠裝成冊。正文、附件、附圖齊全。對詳細的風險評估參數及計算過程、原始數據或調查成果可編入附錄。
(三)資料性附件應包括與環境調查、風險評估,以及治理與修復方案、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等有關的資料。
二、調查和風險評估流程
(一)疑似污染地塊土壤環境初步調查流程及要求
1 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針對疑似污染地塊的污染特征,進行環境初步調查。
(2)規范性原則:采用程序化和標準化的方式進行。
(3)可操作性原則:充分考慮時間、經費和技術方法等因素,確保調查的可操作性。
2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現場踏勘→制定初步調查方案→鉆孔采樣檢測(可委外)→編制初步調查報告。
3 具體要求
(1)現場踏勘
主要目的是識別疑似污染地塊污染程度和污染因子、確認污染源、劃定調查范圍。通過人員訪談和資料收集,了解場地內及周邊當前和歷史污染情況。收集相關資料包括地塊利用變遷資料、大比例尺的地形圖、地塊所在區域地質及水文地質相關資料、有關政府批文或規劃以及場地所在地的自然、經濟、社會信息。通過抽樣初查(可采用便攜式快速檢測儀進行現場檢測或全掃描樣品檢測),了解特征污染因子(《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表1所列45個基本項目必測)。
(2)制定初步調查方案
主要目的是為了有序開展疑似污染地塊初步調查、高效完成初步調查任務。包括進度安排、采樣布點方案(包括背景點和污染點)、預計采集的樣品種類(包括土壤、地表水、地下水、農作物或植物)及數量、樣品采集與保存和運輸的方法及要求等。
(3)鉆孔采樣檢測(可委外)
鉆孔:建議采用Geoprobe直推式土壤取樣鉆機,避免樣品交叉污染。
采樣:水樣采集參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 91-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 164-2004)、《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2017);土壤樣品采集參照《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 166-2004)、《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
疑似污染地塊土壤采樣點位布設按照“系統布點+專業判斷”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布設。按40×40 m2的范圍布設土壤采樣孔。采樣深度至少采至初見水位(具體根據現場情況判定,鉆至基巖時停止下鉆),每個土壤孔至少取5個樣(不同土壤層交界處及土壤樣品顏色有明顯變化處必須取1個樣);
采集農作物樣品,重點關注主要糧食作物、蔬菜和優勢植物。
檢測:樣品處理與分析符合相關技術規范要求。每批樣品至少做10%的平行樣品測定,至少做一個全程序空白實驗及一個加標回收測定。所有指標均需由有CMA認證的單位進行檢測。GB36600-2018、GB15618-2018、USEPA中推薦的檢測方法均可。
未盡事宜,參照《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HJ 25.1—2014)、《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HJ 25.2—2014) 、《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公告 2017年第72號)。
三、污染地塊土壤環境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流程及要求
1 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針對污染地塊的污染特征,進行環境詳細調查及風險評估。
(2)規范性原則:采用程序化和標準化的方式進行。
(3)可操作性原則:充分考慮時間、經費和技術方法等因素,確保調查的可操作性。
2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初步調查報告(已有)→制定詳細調查方案→鉆孔采樣檢測(可委外)→風險評估→修復目標及工程量→修復技術建議→編制詳細調 查和風險評估報告。
3 具體要求
(1)初步調查報告(已有)
主要包括項目背景、調查目的和原則、調查及評估范圍、編制依據、調查方法及技術路線、污染地塊概況、初步調查主要內容(初步調查超過篩選值的污染物,必須要對其進行詳細調查)。
(2)制定詳細調查方案
主要目的是為了有序開展污染地塊詳細調查、高效完成詳細調查任務。包括進度安排、采樣布點方案、預計采集的樣品種類及數量、樣品采集與保存和運輸的方法及要求等。
(3)鉆孔采樣檢測(可委外)
鉆孔:建議采用Geoprobe直推式土壤取樣鉆機,避免樣品交叉污染。
采樣:水樣采集參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 91-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 164-2004)、《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2017);土壤樣品采集參照《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 166-2004)、《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
污染地塊土壤加密采樣點位布設在初步調查超過篩選值點位周圍。按20×20 m2的范圍布設土壤加密采樣孔(污染地塊面積小于10畝時,按10×10 m2的范圍布設)。采樣深度至最底層土壤樣品中污染物不超過其對應篩選值為止(具體根據現場情況判定,鉆至基巖時停止下鉆),每個土壤孔取5個樣(不同土壤層交界處及土壤樣品顏色有明顯變化處必須取1個樣);
檢測:樣品處理與分析符合相關技術規范要求。每批樣品至少做10%的平行樣品測定,至少做一個全程序空白實驗及一個加標回收測定。所有指標均需由有CMA認證的單位進行檢測。GB36600-2018、GB15618-2018、USEPA中推薦的檢測方法均可。
未盡事宜,參照《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HJ 25.1—2014)、《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HJ 25.2—2014)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2014) 、《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公告 2017年第72號)。
(4)風險評估
根據《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4)要求,場地風險評估按照危害識別、暴露評估、毒性評估、風險表征和風險控制值計算五個步驟展開。風險評估要在詳細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嚴禁在初步調查后直接進行風險評估。
危害識別中需明確場地未來及周邊利用方式和敏感受體、關注污染物濃度、污染源的暴露途徑、暴露概念模型;暴露評估需明確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徑、暴露評估的方法和模型(推薦使用HERA1.1)、風險評估計算方法、評估的模型參數;毒性評估需明確污染物的健康效應、關注污染物的毒理參數;風險表征需明確污染物數據選取、風險評估計算結果及不確定性分析;風險控制值計算需明確污染物、計算所需參數、最終風險控制值。
(5)修復目標及工程量(如需修復)
通過修復目標值確定計算污染土壤或地下水修復范圍及方量。
(6)修復技術建議(如需修復)
通過各類修復技術比選,推薦適合本污染地塊的修復技術。
(7)編制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報告
四、編制大綱
(一)疑似污染地塊土壤環境初步調查報告編制大綱
疑似污染地塊土壤環境初步調查報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封一 項目名稱、項目單位、報告編制單位、編制日期
封二 同封一,加蓋項目單位、報告編制單位公章
封三 報告編制單位法人登記證書彩印件
封四
目錄 文本目錄、附圖目錄、附件目錄、附表目錄
1 摘要 項目概況、地塊基本信息、調查起止時間、污染識別概況、初步采樣概況、初步采樣檢測結果及分析概況、初步調查結論和建議等
2 概述
2.1 調查范圍:地塊位置、面積、地塊衛星影像圖(WGS84坐標系)、地塊邊界拐點坐標一覽表以及地塊的紅線范圍圖(或平面圖、測繪圖)
2.2調查目的和原則
2.3 調查依據:法律法規、管理文件、技術標準、導則、指南
2.4調查方法及技術路線(初步調查工作流程圖等)
3 疑似污染地塊概況
3.1 區域環境狀況:(1)自然環境概況;(2)社會環境概況
3.2 敏感目標:地塊周邊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情況(地塊周邊800m范圍內環境敏感目標分布圖、敏感目標照片,可根據實際情況擴大范圍)
3.3 地塊使用現狀和歷史:(1)地塊地理位置(地塊地理位置圖);地塊現狀情況(衛星影像圖(WGS84坐標系)、現狀照片);(2)地塊歷史使用情況(地塊原址平面布置圖、不同時期(要體現廠址變遷,至少近10年)歷史遙感影像圖(WGS84坐標系))
3.4 相鄰地塊的使用現狀和歷史使用情況:(1)相鄰地塊使用現狀分布圖(衛星影像圖(WGS84坐標系)、現狀照片;(2)相鄰地塊使用歷史分布圖(衛星影像圖(WGS84坐標系))
3.5 地塊利用規劃:規劃文件、用地規劃圖(國土部門出具的地塊后期利用說明)等
4 污染識別
4.1 現場調查
4.1.1信息采集:(1)資料收集情況(收集的資料清單);(2)人員訪談情況(人員訪談照片、記錄單);(3)現場踏勘情況(包括便攜式儀器調查、地球物理調查等,要有現場踏勘照片);(4)信息采集情況分析
4.1.2 地塊使用情況分析:(1)地塊周邊污染源分布情況(地塊周邊800m范圍內污染源分布圖,可根據實際情況擴大范圍);(2)地塊周邊地表水分布情況(地塊周邊地表水分布圖);(3)生產工藝分析;(4)污染產生過程分析(生產工藝流程圖(含產污環節));(5)建構筑物、設施、管道分布及用途(地塊歷史建構筑物、設施、管道分布平面圖(6)污染物種類及其分布(地塊污染源分布圖(注明污染物名稱));(7)周邊污染源對地塊影響分析。
4.2 污染識別:通過生產工藝、原輔材料、中間產物、潛在污染區域等識別疑似污染地塊場地應關注的污染物種類(《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表1所列45個基本項目必測)
4.3 污染識別結論:列表說明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需要檢測的污染物類型及具體污染物
5地塊地質及水文地質情況
5.1地質及水文地質調查概況:調查單位、調查時間、調查過程概況
5.2地質勘察標高、土壤理化性質檢測
5.3土層分布條件:調查孔柱狀圖、水文地質剖面圖
5.4地下水分布條件:(1)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監測數據列表);(2)地下水流方向(地下水位標高等值線圖)
5.5實驗室與現場試驗成果:各土層常規物理性質參數列表(土工試驗報告單)。
6 初步調查采樣
6.1 采樣計劃:(1)采樣點布設、采樣深度、采樣數量以及調整情況、分析檢測方案(采樣布點圖、采樣孔取土示意圖等);(2)采樣方法;(3)現場采樣質量控制
6.2 現場工作:(1)土壤鉆探及采樣、地下水井安裝及采樣、地表積水坑采樣等;(2)檢測設備(檢測儀器照片);(3)檢測方法(檢測方法說明);(4)檢測結果(檢測數據列表);(5)檢測設備校準情況(檢測設備校準記錄)
6.3實驗室檢測分析:(1)檢測項目(檢測項目列表);(2)檢測分析方法(土壤和地下水檢測分析方法列表);(3)實驗室檢測質量控制
6.4 檢測結果及分析:(1)土壤檢測數據分析(土壤檢測數據分析圖、表);(2)地下水檢測數據分析(地下水檢測數據分析圖、表);(3)其他污染檢測數據分析(其他污染檢測數據分析表)
7風險篩選
7.1篩選標準
7.2篩選方法和過程
7.3篩選結果:含篩選結果列表
7.4篩選結論:污染物含量是否超過風險篩選標準值
8 結論和建議
8.1 初步調查結論:(1)調查結果分析;(2)不確定性分析;(3)是否為污染地塊、污染物種類
8.2 建議:(1)是否需要開展詳細調查;(2)再開發利用建議
9 附圖附件
9.1地質及水文地質調查報告:(1)調查單位資格(法人登記證書彩印件);(2)工作量的布置和實施情況(完成工作量列表及勘探孔、勘探井平面位置圖);(3)調查采用的坐標系統、高程系統及水準點位置(各勘探孔、勘探井的位置坐標及孔口、井口標高(附表));(4)地層特征及分布特征(鉆孔柱狀圖、水文地質剖面圖及土工試驗成果圖表);(5)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位監測表、水位標高等值線及流向圖);(6)調查結論(水文地質勘察單位公章及人員簽字);(7)現場鉆孔記錄單(現場鉆孔記錄單掃描件);(8)建井記錄單(建井記錄單掃描件)
9.2土壤理化性質實驗:(1)檢測單位資質(檢測單位計量認證(CMA)證書彩印件);(2)檢測項目認證明細 (報告中涉及檢測項目的認證明細列表);(3)實驗室質量控制(實驗室檢測分析質量控制報告);(4)樣品流轉單;(5)完整檢測報告(檢測單位公章、CMA認證章、審核人員簽字)
9.3污染物實驗室檢測報告:(1)檢測單位資質(檢測單位計量認證(CMA)證書彩印件);(2)檢測項目認證明細(報告中涉及檢測項目的認證明細列表);(3)實驗室質量控制(實驗室檢測分析質量控制報告);(4)樣品流轉單;(5)完整檢測報告(檢測單位公章、CMA認證章、審核人員簽字)
9.4 地塊測繪報告(如需要)
9.5采樣信息:(1)土壤采樣(土壤監測點位布設、鉆孔、樣品采集、樣品保存、樣品流轉等情況照片);(2)地下水采樣(地下水監測點位布設、鉆孔、成井、洗井、樣品采集、樣品保存、樣品流轉等情況照片等照片);(3)其他污染物采樣相關照片;(4)采樣記錄單(現場采樣記錄單掃描件 )
9.6現場工作記錄掃描件(復印件)
9.7鉆孔柱狀圖:含每個采樣點位鉆孔柱狀圖
9.8地下水采樣井建井記錄:含建井記錄單掃描件
9.9地下水采樣井洗井洗井記錄:含洗井記錄單掃描件
9.10專家咨詢意見:專家咨詢意見影印件(含專家姓名及對應的手寫簽名)
(二)污染地塊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報告編制大綱
污染地塊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報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封一 項目名稱、項目單位、報告編制單位、編制日期
封二 同封一,加蓋項目單位、報告編制單位公章
封三 報告編制單位法人登記證書彩印件
封四
目錄 文本目錄、附圖目錄、附件目錄、附表目錄
1摘要 項目概況、地塊基本信息、初步調查結論、詳細采樣調查概況、詳細采樣檢測結果及分析概況、詳細調查結論和建議、污染風險篩選概況、修復范圍及修復工程量、修復技術推薦、總結論等
2 概述
2.1 調查范圍:地塊位置、面積、地塊影像圖(WGS84坐標系)、邊界拐點坐標表一覽表以及地塊的紅線范圍圖(或平面圖、測繪圖)
2.2調查目的和原則
2.3 調查依據:法律法規、管理文件、技術標準、導則、指南
2.4 調查評估方法及技術路線:(詳細調查、風險評估工作流程圖等)
3 污染地塊概況:參照疑似污染地塊
3.1 區域環境狀況
3.2 敏感目標
3.3 地塊使用現狀和歷史
3.4 相鄰地塊的使用現狀和歷史
3.5 地塊利用規劃
4 初步調查情況:簡述初步調查過程、結論和建議(地塊基本情況以及初步調查結論的圖、表)
4.1污染識別結論
4.2初步采樣及分析結果
4.3風險篩選結果
4.4調查結果分析
4.5結論及建議:與疑似污染地塊土壤環境初步調查報告結論一致
5地塊地質及水文地質情況:可引用疑似污染地塊土壤環境初步調查報告中相關內容
6 詳細采樣調查及分析
6.1 采樣計劃:(1)采樣點布設、采樣深度、采樣數量以及調整情況、分析檢測方案(采樣布點圖、采樣孔取土示意圖等);(2)采樣方法;(3)現場采樣質量控制
6.2 現場工作:(1)土壤鉆探及采樣、地下水井安裝及采樣、地表積水坑采樣等;(2)檢測設備(檢測儀器照片);(3)檢測方法(檢測方法說明);(4)檢測結果(檢測數據列表);(5)檢測設備校準情況(檢測設備校準記錄)
6.3實驗室檢測分析:(1)檢測項目(檢測項目列表);(2)檢測分析方法(土壤和地下水檢測分析方法列表);(3)實驗室檢測質量控制
6.4 檢測結果及分析:(1)土壤檢測數據分析(土壤檢測數據分析圖、表);(2)地下水檢測數據分析(地下水檢測數據分析圖、表);(3)其他污染檢測數據分析(其他污染檢測數據分析表)
6.5調查結果分析:篩選值選取說明、污染物空間分布狀況及其范圍(污染范圍圖(包含垂向、水平分布圖))
6.6不確定性分析
6.7詳細調查結論及建議
7 風險評估
7.1 評估范圍:地塊位置、面積、四至范圍(地塊范圍圖影像圖(帶坐標網格參考WGS84坐標系)、邊界拐點坐標表等)以及地塊的紅線范圍圖(或平面圖、測繪圖 )
7.2評估目的和原則
7.3評估依據:法律法規、管理文件,技術標準、導則、指南
7.4評估方法及技術路線:(風險評估工作流程圖)
7.5危害識別:(1)關注污染物的判定(關注污染物判定列表);(2)污染源分析;(3)受體分析;(4)污染地塊概念模型(污染地塊概念模型圖、表)
7.6暴露評估:(1)地塊未來用地規劃;(2)暴露途徑分析;(3)暴露量的計算(暴露參數列表、暴露量計算結果統計表);(4)不同暴露途徑的貢獻率(不同暴露途徑貢獻率列表)
7.7毒性評估:污染物毒性參數(污染物毒性參數列表)
7.8風險表征及不確定性分析:風險計算過程和結果(致癌風險及非致癌危害商計算結果列表)
7.9風險評估結論:明確地塊土壤及地下水環境風險情況,是否需要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
8 風險管控建議:(1)風險管控范圍:(風險管控范圍圖、拐點坐標列表);(2)風險管控建議
9 治理與修復建議
9.1修復目標值確定(計算風險控制值列表、修復目標值列表等)
9.2修復范圍及工程量:(1)修復范圍及修復目標(修復范圍圖、修復拐點坐標列表);(2)修復量估算(修復量估算列表)
9.3修復技術建議:(1)修復技術比選;(2)修復技術建議
9.4 再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建議
10 附圖附件
10.1地質及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可引用疑似污染地塊土壤環境初步調查報告中相關內容
10.2土壤理化性質實驗:(1)檢測單位資質(檢測單位計量認證(CMA)證書彩印件);(2)檢測項目認證明細 (報告中涉及檢測項目的認證明細列表);(3)實驗室質量控制(實驗室檢測分析質量控制報告);(4)樣品流轉單;(5)完整檢測報告(檢測單位公章、CMA認證章、審核人員簽字)
10.3污染物實驗室檢測報告:(1)檢測單位資質(檢測單位計量認證(CMA)證書彩印件);(2)檢測項目認證明細(報告中涉及檢測項目的認證明細列表);(3)實驗室質量控制(實驗室檢測分析質量控制報告);(4)樣品流轉單;(5)完整檢測報告(檢測單位公章、CMA認證章、審核人員簽字)
10.4 地塊測繪報告(如需要)
10.5采樣信息:(1)土壤采樣(土壤監測點位布設、鉆孔、樣品采集、樣品保存、樣品流轉等情況照片);(2)地下水采樣(地下水監測點位布設、鉆孔、成井、洗井、樣品采集、樣品保存、樣品流轉等情況照片等照片);(3)其他污染物采樣;(4)采樣記錄單(現場采樣記錄單掃描件 )
10.6現場工作記錄
10.7鉆孔柱狀圖:含每個采樣點位鉆孔柱狀圖
10.8地下水采樣井建井記錄:含建井記錄單掃描件
10.9地下水采樣井洗井洗井記錄:含洗井記錄單掃描件
10.10專家咨詢意見:專家咨詢意見影印件(含專家姓名及對應的手寫簽名)
備注:投標人須按照江西省環境保護廳2018年9月下發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及治理修復文件編制大綱(試行)》及其他相關政策要求完成本項目。
8000.00
四、投標投標報價為一次性不得更改的最終報價,每種服務只允許一個報價,任何有選擇的報價都將被拒絕。
五、投標人應具備的資格條件:
1、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設備和專業技術能力;
4、有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資金的良好記錄;
5、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三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記錄;
6、投標人被“信用中國”網站列入失信被執行人或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名單的、被“中國 ”網站列入政府采購嚴重違法失信行為記錄名單的(處罰期限尚未屆滿),不得參與本項目的政府采購活動;
7、投標人須具有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
六、投標報名和招標文件的下載:有意向的投標人可在2020年05月07日前在 交易網(網
七、電子投標文件的上傳:投標人必須在投標截止時間前將電子投標文件上傳至 交易網(網
八、投標截止時間及開標時間、
未曾在中國電力招標采購網(m.yzpb.com.cn)上注冊會員的單位應先注冊。登錄成功后根據招標公告的相說明下載投標文件!
項目 聯系人:李楊
咨詢電話:010-51957458
傳真:010-51957412
手機:13683233285
QQ:1211306049
微信:Li13683233285 郵箱:1211306049@qq.com
備注:欲購買招標文件的潛在投標人,注冊網站并繳納因特網技術服務費后,查看項目業主,招標公告,中標公示等,并下載資格預審范圍,資質要求,招標清單,報名申請表等。為保證您能夠順利投標,具體要求及購買標書操作流程按公告詳細內容為準,以招標業主的解答為準本。